在目前的学习阶段中,经常会需要做presentation,会发现和之前做培训有一些类似共通的地方,加上观察不同小组不同同学的presentation,有了一些想法,在此做一个思路总结,今天这篇主要是介绍在presentation中的设计思路,需要加拿大代写presentation?
presentation直译过来的意思是“介绍”。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,我接触到的需要做presentation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:介绍产品功能,介绍服务体系/教研体系,介绍自己对于教学与产品相关的一些思考。在学习经历中,主要的情况有:介绍研究计划,介绍研究过程,介绍研究结果等等。汇总起来会发现,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presentation的主要目的,是在不那么长的时间内(一般不超过10分钟,培训课程除外)介绍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。这里面会包括的主要要素是:
现在有一个问题
这个问题是什么
我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什么
采用这个解决方案的价值是什么
关于这个方案,需要听众反馈或思考的问题是什么
Contents
问题从哪儿来?
在工作场合中,往往出自于现实需求的问题,从目标群体中去进行挖掘痛点和需求,比如老师备课的痛点之一是资源,那么问题就是,在哪儿找资源,怎么找,怎么用,诸如此类。在学习中,想要研究的问题一般首先来自于自己的兴趣,比如我感兴趣的是教师教育,那么问题可能来自于这个领域,可以去查阅相关的文献看一看其他人已经在进行研究的问题,他们解决了哪些问题,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作为切入点。
这里有一个问题
在呈现问题的时候,一定要牢记在心的一点是,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,让他们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。比如我的小组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学习中的自我约束,我们设计的开头是一个小互动,即“你是否也曾赶作业到deadline最后一分钟?感受过的敲1,没感受过的敲2”,然后再引出我们的研究话题“self-regulation”。后来在得到评价的时候,有一个同学说到,我最喜欢你们的开头,因为我自己也曾感受过学习中这样的时刻,所以非常有代入感,就会很沉浸在你们的展示中,也会很注意去听你们的解决方法,边听边思考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。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小组展示,他们在开始的时候是采用了角色扮演的对话,一人扮演目标群体的代表,一人扮演采访者,且表演相当逼真,通过这段对话引出他们组的讨论话题。呈现的形式可以多样,但是让听众产生代入感是在这个环节中最核心的目的,且时间不能太长,最好在3分钟之内完成。《演讲稿写作教学-英文presentation如何应对?》
这个问题是什么?
在这个环节,需要注意的是,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(不要超过一分钟),呈现出你的问题是什么,能用一句话讲明白的,不要用两句。可以多使用数字来进行客观的描述,让观众更加清晰。比如下图是我觉得非常棒且清晰的一个小组的问题描述,突出数字和问题,小总结。非常有记忆点。另一种我自己在培训课程中(约1h)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,会在核心问题下选择小的不同的切入点,用小问题来拆分大问题。这是在疫情期间我做的系列直播课,通过几期的摸索形成的固定套路,比如在这一个问题中:“返校了,学生两极分化严重,怎么教”这个问题虽然好像只需要解决How的问题,但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产生在当时学期已经过半的情况下,老师们首先思考的问题是讲过的东西还要不要再讲的问题,然后才是怎么进行分层教学,在有了教学设计以后,并不是直接照着做就行,还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状态。
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
presentation的核心部分就是解决方案,在这个部分,不仅仅要回答solution是什么,还要注意呈现的是,这个solution如何解决问题,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。为什么强调这一点,是因为会发现在有一些课程或者是presentation中,虽然给出了一个所谓的解决方案,但是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(逻辑不通)。所以一定要确定,你的解决方案是能够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的。
采用这个解决方案的价值是什么
在呈现价值的时候,也要采用尽可能短的句子或词组,但充满力量,能够快速成为听众脑中的记忆点。比如在上面我举过的例子中,每一个问题讲完,都会加一个总结句来升华一下提炼价值,在这个部分如果能让听众认可你所抛出的价值,会形成非常强的认同感,前面solution是什么可能都已经不记得了,那也没关系,如果价值观得到了认同,那你说(卖)什么都是对的。
需要观众反馈或思考的是什么
为什么最后还要加上这个环节,是因为你要意识到:绝大多数来听你展讲的人,都没带脑子思考。大多数人习惯的方式是被动接收而不是主动思考,虽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,但是对于演讲者来说,就是一个非常好把握的引导机会,引导观众往你希望的方向去思考或者是得到你想要得到的反馈。同时,让观众带着问题走,也能让这个培训/展示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延续性。